國際島嶼論壇-亞果集團與澎湖共創國際台灣第一島鏈

 

 

由亞果遊艇集團以「永續、循環」為主軸,舉辦「澎湖:永續循環之島」青灣島嶼國際論壇做為澎湖青灣開發案開場,本次論壇邀請人士匯聚了官、學、產等各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澎湖青灣如何在發展觀光旅遊的同時,在地人文、經濟及自然環境亦能平衡發展,落實「永續旅遊」、「循環之島」於澎湖,讓澎湖成為永續循環之島成功範例,進而延伸到國際其他島嶼。本次「青灣島嶼國際論壇」不僅成功聚焦「循環澎湖:在地材料、在地設計、在地建造」等議題廣泛討論,更是集建築、觀光、金融、永續等產業跨界交流平台之大成,為澎湖青灣開發案建立一個美好的序幕。

永續澎湖,循環共生

澎湖縣長賴峰偉親臨本次論壇,於致詞中特別感謝亞果獨具慧眼選擇青灣仙人掌公園發展建設,青灣開發案是澎湖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案,亞果不僅以人本精神為出發,更以尊重環境及在地化為核心規劃每一個細節,舉辦本次論壇,集思廣益讓澎湖成為永續循環之島典範;同時賴縣長也感謝成大建築系劉舜仁教授所帶領的成大團隊,成大團隊受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謝恆毅主任邀請,針對當地事業廢棄物牡蠣殼以及砂砱等材料,以島嶼循環:在地材料、在地設計、在地建造觀點響應當前全球最重的永續議題。

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吳欣修受邀出席並以「循環建築理念及應用」為講題,發表循環建築的規劃並導入循環經濟模式,從建築物設計規劃便導入循環再利用的概念,並以國家住都中心循環建築發展為例,說明政府發展循環建築策略的成果,同時表達對於本次論壇理念「澎湖:永續循環之島」認同與支持。論壇主軸設定永續環境、循環建築、前進文化三大議題,邀請前麗緻集團總經理蘇國垚、成大建築系教授劉舜仁、台南藝術大學副教授陳泓易擔任三大議題引言人。

永續環境

引言人蘇國垚教授認為「永續環境」的定義是留一個乾淨的環境給後代子孫,他以自身為例以往每日在新北市淡水住家附近海灘,親身力行撿拾15公斤海廢,一個人的力量渺小,若能影響到周遭人員一起加入,就能成為力量。與談人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為在地澎湖人,他表示澎湖目前兩大問題,一是近年蓬勃發展的牡蠣養殖業,每年造成三千多公噸廢棄牡蠣殼,目前累積已達六萬噸;第二大問題是為保護珊瑚施行禁採令的同時也禁採珊瑚碎屑(砂砱),而造成砂砱堆積的問題。為此謝主任特別邀請成大團隊、成大昶閎及頡欣機械等一同研究解決,讓牡蠣殼及砂砱的生物碳酸鈣不僅再生循環成為水下基質運用在珊瑚、硨磲蛤及大型海藻等養殖,同時轉化成為在地建材。

與談人成功大學環工系陳必晟助理教授對於澎湖遇到的牡蠣殼及砂砱堆積、海洋廢棄物及垃圾等問題,則提出其他縣市成功案例分享,臺南永康牡蠣殼工廠讓碳酸鈣循環再利用就是很好的借鏡。而垃圾問題則可透過桃園生質能中心的方法,讓廚餘轉化為能源,也讓分選後的可燃垃圾成為燃料棒等有用物資;甚至於難處理的保麗龍,也能成為高單價電腦資訊產品的塑膠原料。

以環保志工自居的雄才大智創辦人林正雄博士,研發出世界首創的衣纖木,獲得綠建材認證。衣纖木不僅提升結構性、耐重和耐候性,同時具有不怕水、不膨脹及不變形的優點。至於外界質疑衣纖木遮陽防熱的功能?林正雄表示:PET是一個非常耐候的材料,即使泡在海水三、五年也不會脆化,只要微微發泡塑形,隔熱效果非常的好。

循環建築

引言人成大建築系教授劉舜仁針對循環建築議題深入剖析,以其多年實務經驗提出四大構面,包括材料創新、設計系統、構築營造、拆除分解等層面。他說:循環經濟之根源在於材料,分為工業與農業兩種循環,應該在循環週期的末端,亦即焚燒或掩埋之前,透過各種循環的方法向上提升。而且循環設計的概念和綠色設計、生態設計、可持續性設計等概念不宜混淆。劉教授指出,循環建築四大構面中的設計創新相當重要,而且未來物質流分析都需要搭配資訊流的運算,這裡面的相關環節則需要利用AI技術來處理,將各種都市廢棄物轉化成更多建築及生活可使用的材料。

成大昶閎科技創辦人郭文毅博士則以「水庫淤泥的澎湖經驗」為題,深入剖析材料創新的觀念。他認為水庫的爛泥巴也可以成為水泥、磚塊及消波塊的原料,這也是種改變淤泥的材料創新思維,目前澎湖有超過兩百戶新建案使用水庫淤泥的產品。

元根建築工房吳武易建築師以其團隊之住宅建築發展歷程作為分享──元根建築工房專注於住宅的設計及施工,由土地開發到規劃設計、營建管理,乃至售後服務均全身投入,並在住宅的生命週期中思考住屋的永續性:於營建端檢視結構體與填充體的系統規劃、建築製程與構造的層級思考;而在設計端則需充分展現新世代的街居之美,並以年輕人買得起為前提,提供多元混居的生活組合、創造舒適合宜的住宅建築。他表示:在澎湖看到很多牆壁貼著磁磚的透天厝,這絕不是澎湖未來的居住風貌。青灣場域是各類材料創新及實驗的場地,可以展現循環建材的功能,透過觀念的前導與各領域的整合,各種材料都可以在澎湖這個特殊環境中獲得驗證。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學位的長友大輔(Daisuke Nagatomo),2021年以校園美感改造計畫「楓苳聚場」獲得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評審特別獎。他認為設計就像是創造自然的公式。關於青灣未來的設計規劃則提出他的建議,出色的設計一定少不了與自然的連結以及活化環境和空間的關係。他認為未來是現況的展延,循環設計則是走向永續未來的重要方針。

前進文化

引言人陳泓易教授是法國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博士,以文化研究、藝術社會學,藝術介入公共領域與空間研究為專長。2003年開始陳教授有計畫地前往人為過度破壞的社區將該地區原有的原生種樹木種植回來。他後來理解到光種樹是不夠的,種得不對甚至會產生另一種面向的破壞。因此在更深刻的認知以及與社區溝通之後,開始執行一種順勢行動(Homeopathie)的「生態」計畫。他建議亞果青灣的開發建設能以類似的方法,創造一個人與生態共存永續的環境,一定會創造出澎湖在地特色的園區,傲視全球。

與談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世樺認為,澎湖地域特色的形塑與地方性建築的可能性,可以從過去找答案,澎湖其實不缺少與國際間其他類似環境條件的獨特資源與文化遺留。之間的落差在於沒能理解自己的文化脈絡與獨特性,並且在當代與未來找到對的途徑,尤其是具有國際視野與永續價值的創新行動。任教於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建佑指出,3D列印技術是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簡稱AM)的一種,材料型態相當多元,包括塑膠線材、樹脂、粉末、顆粒、漿體等等,建築系若能將日益便捷的3D列印技術應用在澎湖海域中的人工魚礁建構上,可因使用無水泥或循環漿體材料而更貼近自然,底棲復育有更高成功率。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副總經理徐孝貴以英國DURSLADE複合式藝術中心為例, 他們將一座廢棄的老舊農DURSLADE修復,再注入全新的空間規劃,以推動當代藝術為核心,並融入了在地的自然農業;並與在地的藝文團體及學校合作,以提升社區對當代藝術的認識,不僅保存了文化資產,也對永續發展提供了極佳的範例,是值得青灣開發過程的參考與借鏡。

啟動青灣建設的序幕

本次論壇在各界專家學者的集思廣益中圓滿結束,卻是青灣開發案啟動的序幕。亞果集團期盼透過青灣基地的優勢,拋磚引玉與各界專家腦力激盪,共同協助澎湖成為永續循環島嶼;同時也希望以此模式,複製推廣到東南亞其他島嶼,讓仰賴旅遊經濟的海島,找到與自然共存、永續發展的契機。

 

 

 

上一篇
下一篇